前半生风光无限,后半生口误翻车,马伊琍到底想明白了什么?

那时大家都觉得她豁达、成熟,甚至有点隐忍。但仔细想想,她走得越远,越不愿意再忍了。
尤其是近几年,她频繁在公开场合“发声”,谈育儿、谈女性价值、谈婚姻选择,还有一次在访谈中,她谈自己为何不再演“贤妻良母”,语气里满是“我不装了”的爽快。
很多人说她“油”了,但我倒觉得,她是在做反转。
前半生,她一直克制,该忍的忍,该退的退,甚至面对婚姻的羞辱,她也能装得体面。但到这个阶段,她不想再体面地沉默了。
她想为自己争口“理”,即使说出来会翻车,也要把“女人要为自己活”这句话说清楚。
这不是“嘴快”,而是“情绪到了位”。
很多人不懂为什么马伊琍最近总是说话越来越“不懂人情世故”,尤其是这次“雌竞”翻车,简直让人感觉她亲手毁了自己的好形象。
但问题就在于——那个“知性女王”“离婚赢家”“中年典范”的滤镜,根本就是虚的。
她自己也清楚,那并不是她的本质,那只是观众加给她的光环。
现在她这么说话、这么做选择,说得难听点,是在“去粉饰”,说得好听点,是在“复原自我”。
就像她曾经在《奇遇人生》中提到:“我也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理性的人,我只是不想再忍了。”
她已经不愿意再扮演“马老师”“情感导师”那样的角色了。
她宁愿做一个“真实的母亲”,哪怕在镜头前说出“我和女儿有雌竞”这种怪话,也不愿再说那些“正确但没用”的废话。
观众对马伊琍的期待太高了。
因为她演了那么多“独立女性”,经历了无数“苦尽甘来”的剧情,所以我们就默认她应该说话滴水不漏,行为高瞻远瞩,永远是那个“被时代验证的女性代表”。
但她是人,不是模板。
一个49岁的女人,在娱乐圈这个以青春和颜值为主的地方,依然活跃在主流镜头中,靠的不是装模作样,而是不断自我重塑。
只是这次她重塑得太猛了。
“雌竞”这个词,说它不合时宜也行,说它辣眼睛也对,但你不能否认,它在某些家庭中,确实存在。
她只是比别人早说出来了而已。
可惜的是,她没有说清楚。
说实话,这件事对她短期内肯定是负面的。毕竟一旦观众感到“失望”,口碑的反噬是成倍的。
她本来靠《我的阿勒泰》和《繁花》积累的好感,这下又得重新修复了。
但从长远来看,这未必是坏事。
因为在娱乐圈,真正能够长久生存的,从来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人”,而是那些“能自我纠偏的人”。
马伊琍不是第一次走错,也不是第一次被骂。她或许会在接下来低调一阵子,但只要她的作品还在,角色还真实,观众迟早会重新接纳她。
比起那些演艺生涯一眼望到底的“流水女星”,她这种“翻车—反省—再归来”的路线,反而更有生命力。
马伊琍这些年的最大变化,其实不是“口误”,而是她终于放下了“赢得所有人认同”的执念。
现在的她,更像是:不怕翻车了,宁愿真实一点。
她曾经背负过“独立女性”的标签,但现在她想卸下这个沉重的头衔,去做一个更杂糅、更真实的自己。
一个有过失败婚姻、两个女儿、口无遮拦、想拿奖项、还在中年市场拼搏的女人——不是光鲜亮丽的代言人,而是一个复杂的、正在更新中的“版本2.0”。
所以,与其说她“说错了”,不如说她正在“试错”。
最终,一个人愿意试错,总比一辈子装作对的要高级得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