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彩365app下载

海拉尔区

📁 约彩365app下载 ⌚ 2025-08-08 08:33:37 👤 admin 👁️ 9625 ❤️ 556
海拉尔区

海拉尔是草原文化、森林文化、农耕文化、边境文化的碰撞、融汇与演进之地,素有“草原明珠”之称。 截至2023年,海拉尔区拥有国家级文物遗址3项,自治区级文物遗址7项,市级文物遗址2项,区级文物保护遗址1项,与骨汤手切肉干面、手工酸奶传统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烤全羊、西旗乳羊枣、手把肉、咸奶茶等也是海拉尔区的特色小吃。

特色饮食

海拉尔区人民包括有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俄罗斯族,回族等多种民族,各民族饮食习惯也有差异。其中蒙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食物以肉食、粮食、奶食为主,蔬菜为辅,冬季储冻肉,夏季将肉切条阴干、熏干贮藏备食;达斡尔族主食以米面、肉食、奶食为主;鄂温克族以乳、肉、面为主食,讲究喝奶茶,且有多种奶食,如酸奶、稀奶油、熟奶皮等;俄罗斯族日常喜食面包(列巴)稀米丹、果酱,苏卜汤等俄式饭菜,回族人民饮食比较严格遵守伊斯兰教,规定肉食必须经遵守拜功的人宰杀才可食用,其日常以粮食为主食,肉、鱼、蔬菜为副食,且回族老人喜饮茶,忌烟、酒。

手把肉

手把肉是游牧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即用手把着吃肉之意。羊、牛、马、骆驼等牲畜及野兽的肉均可烹制手把肉,但通常所讲的手把肉多指手把羊肉而言,手把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欢的餐食,也是他们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手把羊肉,即为挑选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扒皮入锅,放入佐料,进行蒸煮,操作简单,只加一小把盐(也有的不加盐,吃时蘸盐),火候适中,血水消失不久,肉熟而不硬。

羊背子

羊背子是传统的名贵菜肴,蒙古语称“秀斯”或“乌查”,一般在祭祀、婚嫁、老人过寿或欢迎亲朋贵宾的宴席上才能见到。做法是把全羊卸成七大件(除去胸叉),带尾入锅,加盐煮熟。用大盘先摆四肢、羊背颈胛,羊头放在羊背上,似羊的趴卧姿势。吃时,每人先用蒙古刀从羊尾巴上割取一条吃后就可以各取所需。

奶豆腐

奶豆腐是内蒙古当地奶食品之一。其做法是将放置两三天(夏季为一两天)的脱脂酸奶中的凝结部分放入锅中用微火熬煮,并不时搅拌,直至浓稠。之后不停地揉搓挤压,待其变得更加筋道后装入木制模具,晒干即成。此外,奶豆腐根据制做原料的差别,还有生熟之分:生奶豆腐直接使用鲜奶发酵制做;而熟奶豆腐则用熬制奶皮剩下的奶浆,或是提取酥油后余下的奶渣放置发酵后制做而成。

马奶酒

马奶酒是内蒙古的特产之一,由马奶发酵而成,酒精含量只有1.5到3度之间,具有祛寒活血的功效。同时,马奶酒也是蒙古族人民日常生活款待宾客的重要饮料,可以单独饮用也可以加果汁、咖啡任意调配。此外,马奶酒还可以作为礼品送给长辈。

奶皮子

奶皮子蒙古语又称“乌如木”,是指牛、羊奶上面漂浮的一层脂肪和奶蛋白的混合物,其味有奶香和脂肪香略有甜味。提取的方法是一般在傍晚挤牛奶或羊奶静置一夜,而后于第二天撇去上面的浮油,因这种浮油像奶结了一层皮,所以称其为奶皮子。

习俗

那达慕节

“那达慕”是蒙古语,亦称“那雅尔(Nair)”,“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那达慕节开始于农历六月初四,持续7到10天。节日期间,活动种类繁多,其中主要以摔跤、赛马、射箭为主。

祭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祭祀是窝阔台汗为了让毡帐百姓永世纪念父汗的盖世功勋,根据萨满教的教规习俗创建的成吉思汗祭奠活动,到忽必烈时正式颁发圣旨,规定了祭奠成吉思汗先祖的各种祭礼。经过近800年的延续,已经形成了包括四季大宴、八白宫祭奠、祭天、苏力德祭祀等内容的颇具蒙古族传统的固定祭祀文化。成吉思汗祭祀是蒙古贵族最高规格的祭祀活动。一般分为日祭、月祭、四季祭祀(春季白苏鲁克大宴、夏季淖尔大宴、秋季羯羊大宴、冬季特斯满大宴)以及弥俩祭、公羊羔祭、诸台吉祭等等。成吉思汗祭典每季、每月都有一定的讲究和不同规格的形式,在所有祭典中最隆重的一次是春季大典。

艺术

音乐

呼麦,长调和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三大音乐遗产,被简称为“蒙古族三宝”。其中“呼麦”又称“浩林潮尔”,是蒙古族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其发声原理特殊,有时声带振动,有时不振动,是用腔体内的气量产生共鸣,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长调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题材集中表现在思乡、思亲、赞马、酒歌等方面。此外,马头琴为蒙古族拉弦乐器的一种,因琴首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的琴身木制,长约一米,用马尾系成两条弦,共鸣箱呈梯形。

舞蹈

蒙古民族民间舞主要有安代舞、盅碗舞、筷子舞、萨吾尔登舞、蒙古萨满舞、查玛舞、摔跤舞(鹰舞)、灰鹤舞、挤奶舞、剪羊毛舞、捣茶舞、马步舞和蒙古鼓舞等。其中安代舞源于蒙古民间原始萨满教传统,具有以歌带舞的集体舞特性,安代意为“抬起头来”或“欠起身来”。其男女老少皆可入场欢跳,没有时间、地点限制,只要依其音乐的节奏甩巾踏步,与领唱歌手相应即可。盅碗舞源自从元代承传下来的蒙古民族民间舞蹈——鄂尔多斯的《酒盅舞》与杜尔伯特部落的《顶碗舞》之结合形式,由蒙古族舞蹈艺术家斯琴塔日哈融合创编而基本成型。此外,筷子舞发源于鄂尔多斯高原,因舞者手执筷子敲击歌舞而得名。主要流传在鄂尔多斯的鄂托克旗、乌审旗一带。表演者右手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细头;击打筷子的粗头,用它敲打手掌、肩部、腰部、腿部等处,击打的同时肩部环绕耸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0年,海拉尔区拥有京剧、巴尔虎银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拉尔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级别

类型

批次及年份

巴尔虎银饰

市级

传统技艺类

第四批次(2013年)

京剧

市级

曲艺类

第六批次(2017年)

巴尔虎银饰

巴尔虎银饰主要制作内容包括巴尔虎头饰(哈布其格、图海、孛勒)、巴尔虎银刀、巴尔虎银碗、巴尔虎银马鞍、巴尔虎发饰。目前仍在使用传统技艺制造巴尔虎银饰的匠师已经很少,代表人物为阿其图、宝德苏荣、额尔敦达来、赛音巴雅尔,代表作品为《巴尔虎头饰》、《巴尔虎刀》、《银碗》、《巴尔虎发饰》、《巴尔虎传统银马鞍》、《巴尔虎传统掐丝手镯》、《马头琴包银》《巴尔虎传统掐丝戒指》、《传统浮雕人物》、《原石挂坠》、《抽象原石戒指》。

文物古迹

谢尔塔拉墓地

谢尔塔拉墓地中的“谢尔塔拉”是蒙语“金色草原”的意思。每到七月,遍野的黄花菜竞相开放,很是壮观,由此而得名。墓地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谢尔塔拉镇东约5千米的台地上,西南距海拉尔市区约15千米,南距海拉尔河2千米。墓地1998年首次发掘,共清理出10座墓葬,出土金、银、铜、铁、陶、木、桦树皮器等各类文物,其中不仅有大木弓、铁镞、桦树皮马鞍、玻璃球等百余件文物,还有保存较为完好的10具尸骨。经人种学家鉴定,这些墓主属于北亚蒙古人种,属于公元9~10世纪的室韦墓葬。

哈克遗址

哈克遗址博物馆位于海拉尔区哈克镇哈克村,博物馆以哈克遗址出士的石镞原型为建筑造型,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馆内布展面积1600平方米,馆藏文物935件,其中国家二级文物39件、三级文物2件。其哈克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文化遗存,命名为哈克文化,于1985年被发现,且出土了玉器、骨器、陶器、石镞等细石器文物2000多件。2010年7月2日,哈克遗址博物馆开馆。2013年5月,哈克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数据

约彩365app下载 微信怎么解绑QQ号 微信解绑QQ号方法【详解】

微信怎么解绑QQ号 微信解绑QQ号方法【详解】

⌚ 07-28 👁️ 462
日博365娱乐场 踬阂的解释及意思

踬阂的解释及意思

⌚ 08-06 👁️ 2504
ball365球网 数伏与数九:民俗中的道理

数伏与数九:民俗中的道理

⌚ 07-30 👁️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