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种类多样的蝮蛇,伤人最多的蛇类,带你认识我国的十大蝮蛇
靓丽的形态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也是我国境内价值比较高的蛇类。别名又叫五步蛇、百步蛇、中华蝮等。头部独特的尖吻是它的标志性特征之一,蛇身和山地环境相适应的颜色让它们看起来更多令人胆寒。栖息在具有一定海拔高度的山地或丘陵地带,经常出没于潮湿的岩石、草丛边。
尖吻蝮蛇毒根据LD50测试值腹腔为3-4mg/kg,皮下注射为9.0-10mg/kg,平均排毒量为158-250mg,以此看来,毒性中等偏下,毒液量上等;就因为其毒液排量大,不幸被咬中的人如果不及时治疗,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生命危险;严重者咬伤部位肿胀,甚至有大量的水泡,血泡,溃烂,出现血尿、皮下瘀斑,甚至是休克。
其毒素LD50测试值为腹腔2.06mg/kg,毒性算是一般的一种毒蛇。
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各个省份,栖息在一些山地、平原以及丘陵地区。由于其头颈部区分明显,极致的三角形头部,俗名龟壳花,烙铁头等。
这种蛇类是台湾省六大有毒蛇类之一,每年造成的伤人事件也是名列前茅。
其毒性LD50测试值腹腔测试值波动较大,为0.76-2.59mg/kg,平均也有1.67,皮下为10mg/kg,毒性值中等。其蛇毒为血循毒素,主要表现为皮下出血,血尿,严重时全身内脏出血甚至失血性休克。
高原蝮则分布于我国西北、西南的高原或高山地区,多见于海拔3000~4500米的地方,在高山草甸、石堆、灌丛处较为常见。高原蝮头部略呈圆形,表皮光滑,体表为青绿色或灰绿色,体背面有鲜红色或红褐色的花斑,看上去十分醒目。高原蝮不仅会捕食鼠类,也会捕食昆虫。
是一类体型较小的蝮蛇,其LD50测试值为腹腔1.75mg/kg,毒性中等。被咬伤一般出现明显的红肿和轻微的胀痛感。此蛇数量极少,是我国三有保护动物,易危级别。
蛇岛蝮
这是一种分布在辽宁东部的蛇岛上,是一类极具传奇色彩的蛇类,也是我国的特有种类。由于其分布区域处于离岸孤岛,千万年的进化已形成自己特有的生活习性。它们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每年迁徙到蛇岛上落脚休息的鸟类,所以每年的捕食机会也就一两次。因此蛇岛蝮是容易受到干扰,极度濒危的蛇类。
其LD50测试值腹腔注射平均值为0.83mg/kg,静脉注射平均值为0.7mg/kg左右,综合毒性较强的一种蝮蛇。
分布区域比较靠北,适应温度较低的一些区域。我国境内分布于东北三省,内蒙古等地。这是一种小体型的剧毒蛇类,最明显的特点是它的头部,左右侧面都有一条白色的花纹。
其毒性LD50测试值为腹腔0.7mg/kg,静脉为0.63mg/kg,相当的稳定,属于毒性较高的蛇类。
短尾蝮
此蛇分布范围较广,除了西藏和新疆地区以外在我国的其他省份都有它的分布。蛇身粗短,俗名又称草上飞、地扁蛇等。因其尾部十分短,而得名。
其毒素包含血循毒和突触前神经毒素,被咬伤的人容易造成水肿、疼痛,组织坏死等症状,严重还会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其毒性LD50测试值为腹腔注射平均值为0.5ml/kg左右。
白唇竹叶青
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省份,两广和海南地区居多,每年都造成数千人被咬伤。白唇竹叶青蛇也是我国的十大毒蛇之一,其通体翠绿的身形和云南竹叶青有着些许相似,不同的是体侧的颜色区别。卷曲的身体,盘绕在树枝上,令人不易察觉。
其毒性LD50测试结果静脉平均值为0.6mg/kg,皮下平均值为1.8mg/kg,排毒量仅为5mg左右,虽然排毒量小,但是它的毒性相当的稳定,是一种较为危险的蝮蛇。
这是一种生活在海拔较高的高原蛇类,常见于海拔620-2400米的平原、丘陵和山地区域,我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的一些省份。阿拉善蝮体型较为粗壮,攻击时往往会伸缩之后快速出击,速度极快。
按照毒性来说,阿拉善蝮被认为是我国蝮蛇中毒性最强者。其LD50测试值为腹腔平均值为0.28mg/kg,静脉为0.38mg/kg,毒性相当的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仅是罗列了进行过LD50测试的样本比较结果。蝮蛇中种类繁多,分类复杂,关于它们的分类研究一直都是动物学家的研究热点之一。不同区系地域之间的蝮蛇种群的谱系关系也同样引起研究学者的兴趣。我国每年因为蝮蛇被咬伤的案例是所有有毒蛇类中数量最多的,即便如此,它们在控制野生环境中的鼠类等有害动物上作用颇大,同时在中医药用领域也应用广泛。
(欢迎交流,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